博客來,博客來網路書店:博客來書籍館>論語的人文之美[第一部]
商品網址: http://www.books.com.tw/exep/assp.php/vip--af000027898/products/0010572163
商品訊息功能:
商品訊息描述:
凝聚孔子與儒家思想之精神,
蘊含豐沛智慧,深具哲理,
於經典中成就人文與人格之美。
當年輕學子對《論語》有種種疑惑時,傅佩榮打通中西哲學,帶入當代觀點,連結時事,見解清晰通透。他說回答不是結論,而是引發新問題的線索,在對話中激盪出新思維,讓真理越辯越明,印證《論語》為何能千年不墜,行諸四海而皆準。
???
全書按《論語》卷次順序講述,逐段解說,統合相關議題,將散列的章句加以貫穿,有條有理;並加入問答,交流互動中,讓學問更易吸收,深入人心。傅佩榮以淺顯易懂的語言,將深奧思想變得簡單明瞭,讓儒家經典變成一種生活哲學,傳承延續下去。
???
孔子說:「志於道,據於德,依於仁,游於藝。」《論語》以「仁」啟發我們向善,明白人的價值由內而發,以真誠激發內心的力量,實踐人生理想,找到生命的定位。在儒家人文精神的感染下,當我們走出書本,面向今日世界與現代人生,便能發現生活的美善,應用樂觀躍動的孔子智慧,活出兼具人文與人格之美的一生。
本書特色
★ 傅佩榮教授以嚴謹的問學態度,條理分明的研究方法,加上淺顯幽默的文字,為儒家經典作有理而平易之注解。
★ 收錄傅佩榮與年輕學子之對談,彷彿親臨課堂,問答豐富而精采,足可引發個人之思辨。
★ 按《論語》卷次順序,統攝相關議題進行探討,層次分明。
作者簡介
傅佩榮
上海市人,台大哲學研究所畢業,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,曾任台大哲學系主任兼哲學研究所所長,比利時魯汶大學、荷蘭萊頓大學講座,現任台大哲學系教授。
他在台大開設「哲學與人生」課程,十七年來座無虛席,受教者上萬人,此外,他還是一位傑出的演講家,每年舉辦兩百多場人生哲學講座,多次應邀前往馬來西亞、韓國、美國、新加坡等地的華人社團作傳統文化講座。在大陸中央電視台「百家講壇」主講孟子、北京電視台「養心堂」主講莊子、國學天空,另在鳳凰衛視、山東衛視、上海衛視等多家電視台主講國學,深受中國大陸讀者歡迎。
???
傅佩榮潛心研究國學,專心注解,並重新解讀《論語》、《孟子》、《易經》等傳統經典,長年致力於國學的普及與推廣,他說這一生只做四件事,研究、教學、寫作、演講,這四件事情,讓他有機會把最深的思想,儒家、道家、易經等,一步步淺顯、普及化。傅佩榮教授作品行文一如本人,幽默風趣,平易近人而又深入淺出。
主要獲獎及表彰紀錄
國家文藝獎
中正文化獎
教育部教學特優獎
大學生社團推薦最優通識課程
新浪、搜狐2007年度傑出文化人物
民生報評選校園熱門教授等獎項
博客來網路書店網站網址
http://www.books.com.tw/exep/assp.php/vip--af000027898
博客來,博客來網路書店,博客來網路書局,博客來e-coupon
2013,博客來書店,1i6博客來網路書店,博客來網路書店歡迎您,博客來書局,博客來售票網,博客來折價券2013,books 博客來網路書店
本站圖文皆引用自博客來,圖文所有權皆為原所有權人所有,引用人與博客來有合作關係!
商品訊息簡述:
【卷一、緒 論】
為學有術
無論是做學問還是讀《論語》,都有可以遵循的方法。
有個詞叫做「文本(text)」,打開《論語》,第一句話是:「子曰:學而時習之,不亦說乎?」(出自《論語?學而第一》)這就是文本。怎樣去理解一段文本,這是個大問題。我們要問,第一,文本它究竟說什麼?第二,它想要說什麼?第三,它能夠說什麼?第四,它應該說什麼?
第一,它究竟說什麼。這需要通過文字學、訓詁方面的考據搞清楚。
中國大陸每隔一段時間就新發掘出一些古代墳墓,接著就可能對歷史研究進行某些修正。
最有名的例子是帛書本《老子》。一般人看《老子》,都看王弼的注解,而王弼是魏晉時代的人,但是帛書本《老子》據考證出自更早的漢高祖時代。何以見得?因為古代寫書要避諱皇帝的名字。譬如,有一句話是「治大國,若烹小鮮」,如果寫成「治大邦,若烹小鮮」,說明這個版本早於劉邦。因為漢高祖名叫劉邦,在他當皇帝之後,「邦」字就不准用了,只能改為「國」字。還有一句是「道可道,非常道」,新發掘出的版本如果寫作「道可道,非恆道」,說明此版本在漢文帝劉恆之前。
我們回頭再讀王弼的《老子》,就明白有些字是相通的,「常」就是「恆」,「國」就是「邦」;不過在其他地方可能不一樣。另外,斷句不一樣,也影響對文本的解釋。
在充足的材料沒有發掘出來之前,讀書的人只能猜測。目前只有一個版本,就只能看研究的人誰講得比較合理。在猜測的過程中,有時候誤會也可以成為一種創造,可以繼續發展,可以講得很有道理,不過這畢竟不是古人原本的想法。有時候挖掘出來就是好材料,是比較早的正式版本,沒有什麼問題;而有時候可能只是多刻了一個字,這樣就成了猜謎大會。
譬如,孔子說:「吾十有五而志於學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〔耳〕順,七十而從心所欲,不逾矩。」(出自《論語?為政第二》)其中「耳順」的「耳」就是多出來的字。如果看孔子之後的先秦儒家經典,《孟子》、《荀子》、《易經》、《中庸》、《大學》,沒有任何一個地方提到耳朵順不順,倒是有很多人談論「順天命」,孔子也在《易傳》(儒家解釋《易經》的材料)中多次談到。這就值得懷疑:孔子說的真是「耳順」嗎?
另外,怎麼理解「耳順」呢?是指能聽進去各種不同意見嗎?不是。孔子並不主張聽進去各種意見,而是主張「道不同,不相為謀」。
還有人認為耳與「聖」有聯繫,這句話暗示孔子六十歲時認為自己成聖了。其實,孔子從不認為自己是聖人,他認為,就連堯舜還有很多事情做不到,而且一個人死後才能蓋棺論定,「若聖與仁,則吾豈敢!」
「六十而〔耳〕順」的「耳」實在是多出來的字,是衍文。涉及孔子六十歲這麼重要的階段,在先秦儒家經典中沒有第二個例子,這個就成為孤證,讓人無法解釋這一隻孤單的耳朵。
我們注意到,孔子晚年就是在「順天命」。古人的「順」是指下對上,如順天、順父母、順國君、順長輩……但是除了孔子沒有人說過耳朵順不順,而且「耳順」與孔子在六十歲前後做的事情完全不相干。從五十五歲到六十八歲,孔子花了十四年的時間周遊列國,這需要的不是「耳順」,而是「順天命」,即「知其不可而為之」。
這是理論上的一種解釋。以上是第一步,理解文本究竟要說什麼,要看論據夠不夠多,道理講得是否圓滿。
第二步是探討它想要說什麼。每一個時代有自身的問題,其記錄往往意在言外。隔了幾代之後,後人往往不理解古人的用意。
譬如:孔子為什麼要談「仁」?仁是孔子的核心觀念,在《論語》中出現了一百零四次,除了「之乎者也」,這個字出現得更多。孔子的學生反覆問他什麼是仁,孔子的回答每次都不一樣。他究竟為什麼要提出這個概念呢?
在孔子的時代禮壞樂崩,社會的行為規範已經瓦解,禮和樂變成外在形式。孔子說:「禮云禮云,玉帛云乎哉?樂云樂云,鐘鼓云乎哉?」(出自《論語?陽貨第十七》)意思是:我們說禮啊禮啊,難道只是說玉帛嗎?我們說樂啊樂啊,難道只是說鐘和鼓嗎?「禮」這個字右邊是「豐」,「象二玉在器形」(出自王國維《釋禮》),形如兩塊玉在桌子上。孔子認為,禮和樂不能只有外在的形式,還需要有內涵。
在古代,禮樂用來約束人的行為。禮代表「分」,長幼尊卑,都有規矩;樂主「和」,使人們情感和諧。有分有和,人的社會才有秩序。在孔子的時代已經禮壞樂崩,他之所以談論仁,是要重新找到價值的基礎,一種內在的真誠的力量。當外在規範已經瓦解的時候,只能從內在找到規範的基礎。其實我們現在也應該問自己:為什麼我要行善避惡?
以前周公制禮作樂,孔子非常崇拜他。但是現在禮壞樂崩,不可能復古了。孔子不是要復古,而是承前啟後,承禮啟仁,承的是周朝的禮,啟的是仁義的仁。孔子反覆強調「仁」這個概念,因為他想挽救時代的危機──價值觀上的虛無主義。
所以說,離開時空的脈絡,我們不可能理解孔子的思想或整個思想史的背景。
論語的人文之美[第一部]
商品網址
: http://www.books.com.tw/exep/assp.php/vip--af000027898/products/0010572163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snug
塑身衣
魚鬆
丸文
關於除臭襪廠商snug:腳臭剋星全襪100?臭通紗,超強除臭吸汗力、透氣乾爽。結合竹炭與奈米科技的優質機能纖維,是將孟宗竹經過1000度C高溫炭化後,運用奈米技術,將竹炭粉末完全地融合於纖維之中,再配合纖維本身的特殊結構,可完全發揮竹炭本身除臭功能的特性,並產生人體所需負離子與阻絕電磁波,達到健康穿襪的舒適。
關於塑身衣廠商equmen男性塑身衣:男塑身衣的設計強調材質結合彈性纖維、尼龍和聚酯纖維,能自然收緊腰腹脂肪、提拉肩膀,更可以和緩地拉直背部,以達到調整姿勢身型。在最大極限活動中,協助支撐核心肌肉、手肘和前臂,藉由保持肌肉溫暖、提升身體機能和改善姿勢,幫助提升運動時的最佳肌能和減少受傷風險。
關於魚鬆廠商丸文食品:丸文食品旗聚一堂創立於民國39年,是台中一家近60年老字號的魚香世家,以新鮮味美、高品質的旗魚鬆而遠近馳名,由於口味、手藝傳統道地,貨真價實而供不應求。1995年在創辦人梁火村的大力經營下,於台中縣大裡工業區購置土地,興建近千坪的現代自動化安全衛生廠房,全面提升產品品質、增加產量,並由魚產結合農產製造更多元化調理美食。2002年又導入品牌形象旗聚一堂而致力於產品包裝的推廣。
關於衛生棉廠商舒適達人功能型草本漢方衛生棉:提供功能型草本漢方衛生棉,包含日用型、夜用型、護墊型、量少型等衛生棉產品資訊,天然草本舒緩經期悶熱不適